别称:灰山雀、黑子、白脸山雀等
身体特征:中小型鸟类,体长13-15厘米。整个头黑色,头两侧各具一大型白斑。上体蓝灰色,背沾绿色。下体白色,胸、腹有一条宽阔的中央纵纹与颏、喉黑色相连。
中文学名:大山雀
拉丁学名:Parus major
动物界-脊索动物门-脊索动物亚门-鸟纲-雀形目-山雀科
英文名:Parus major
种类:大山雀奄美大岛亚种、大山雀马来亚种、大山雀爱琴海亚种、大山雀两伊亚种、大山雀爪哇亚种、大山雀华南亚种、大山雀科西嘉岛亚种、大山雀郁陵岛亚种
栖息地: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、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,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。性较活泼而大胆,不甚畏人。行动敏捷,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,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,边飞边叫,略呈波浪状飞行,波峰不高。主要以金花虫、金龟子、毒蛾幼虫、蚂蚁、蜂、松毛虫、螽斯等昆虫为食。分布于中国、非洲西北部、摩洛哥、突尼斯、阿尔及利亚、欧洲、中亚、西伯利亚、远东、朝鲜、日本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。
繁殖方式:大山雀繁殖期4-8月,在南方亦有早在3月份即开始繁殖的,但多数在4-5月开始营巢。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中,也利用啄木鸟废弃的巢洞和人工巢箱,有时也在土崖和石隙中营巢。巢距地高0.7-6m,巢的大小为外径8-14cm,内径5.5-7.5cm,高5-11cm,深3-5cm。雌雄鸟共同营巢,雌鸟为主,每个巢5-7天即可筑好。孵卵由雌鸟承担,白天坐巢时间7-8小时,夜间在巢内过夜。白天离巢时还用毛将卵盖住,有时也见雄鸟衔虫进巢饲喂正在孵卵的雌鸟,孵化期14±1天。雏鸟晚成性,雌雄亲鸟共同育雏。经过15-17天的喂养,幼鸟即可离巢,出巢后常结群在巢附近活动几天,亲鸟仍给以喂食,随后幼鸟自行啄食。